2023-07-07 10:04: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日,在万州区长滩镇林场村,搜救人员开展搜救。
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6日,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在清理淤泥。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执行救灾任务的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三支队官兵在搬运物资。
刘新吾 李 东摄影报道
版式设计:蔡华伟
重庆万州,五桥河。
桥下,浑水翻滚着倾泻而下;桥上,清淤车辆排成了长龙。“洪水当时已经淹没了桥上的栏杆。”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傅山祥在腰部的位置比画着,全身上下满是泥,嗓音早已沙哑。
7月4日凌晨,万州区暴雨如注,15个镇乡降大暴雨,最大雨量达261.2毫米,不少地方河水上涨、山洪突发、道路中断、群众受困。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万州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展开抗洪救灾,各级领导干部压实责任、冲锋在前,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齐心协力,转移群众
五桥河北岸,有一块“历史最高水位”的标志:海拔高度219米,高于河床12米。7月4日,这一水位高度被打破。
4日凌晨,五桥街道办拉响了警报。摸黑顶着暴雨,街道办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紧急转移群众——这是一片依山而建、临河而居、人口稠密的百年老街区,下方就是滚滚江水。
“张奶奶,不要怕。把钥匙从上面门缝递给我!”五桥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周东在78岁的张声兰老人房外拍着门大喊。清晨6时许,洪水不断上涨,周东把手塞进卷帘门上窄窄的缝隙,才够到了老人递来的钥匙。
紧接着,周东一头扎入洪水中,摸索卷帘门底部的锁眼。可泥沙太多,周东无法睁开眼,数次潜入水中却依然无果。眼看洪水就要将门淹没、漫入房中,长龙社区警务室工作人员程启华扛着一把斧头赶来了。
“张奶奶,躲开点!”周东接过斧头,向卷帘门劈下去。程启华则用力撕扯劈开的铁皮,打开了一个洞口。两人钻进去,将张声兰从屋里救了出来。惊心动魄,前后用了20分钟。
4日,从清晨4时启动应急响应到早晨8时,应急救援人员、公安民警、五桥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共500余人,安全转移群众4500余人,救援被困群众112人。
山区乡镇人口散居,救援压力大。
4日凌晨3时30分到早晨8时30分,长岭镇响滩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万忠与社区干部们走遍了辖区内河道两岸、山体边坡等重点区域。
走到318国道旁的一处山体,周万忠发现泥土有松动的迹象,而沿路靠山的自建房较多。“马上疏散!”他当机立断,指挥社区干部分头入户疏散群众。不到10分钟,危险山体旁的4户10余名群众有序疏散。就在群众转移后不到3分钟,山体开始滑坡,造成一栋自建房倒塌。“如果不是周书记他们来,后果不堪设想。”居民们说。
“我们困在芦家坝工业区,家里有79岁的老人”“我们企业进水了,还有工人困在里面”……一个个求助电话,就是一道道救援指令。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三大队、万州区消防救援支队、万州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万州蓝天救援队等多支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救援转移了1200多名群众。
冲锋在前,救援抢险
“有个娃儿被冲跑了!”4日早晨8时许,听到呼喊声,正在食品厂抢救物资的老党员陈善明扔下东西,冲出门外:只见洪水汹涌而下,卷走一名小孩,一名武警战士已经下水救援,但也无法成功。
陈善明纵身一跃,扎进洪流,朝两人游去。陈善明一把抓住孩子的手,另一只手奋力向前划,终于艰难上了岸——短短十来米,陈善明足足游了10分钟。武警战士紧随其后,也安全上岸。大家舒了一口气,又投入抢险救援中。
回到家中,陈善明感觉脚上疼痛,这才发现一只脚已经扭伤。“没想那么多,前面的洪水更深,晚了就来不及了!”陈善明说。
像陈善明这样的平凡英雄不断涌现,大家众志成城与洪水抗争。
暴雨中,白羊镇清潭村党支部书记魏光明凌晨4时赶到地势低洼的茨坪村,挨家挨户查看,见90岁的向家玉房子一楼被淹,老人被困在阳台上,魏光明便跳进齐腰深的水中,用身体撞开大门,将老人背至安全区域;长岭镇有退役军人主动联系社区,投入救援工作,“我是退役军人,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积极行动,有序安置
在万州的镇街乡村,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们日夜奔忙,安置受灾人员,保障群众生活。
暴雨当晚,“区红十字会抗洪清淤临时群”在半小时内召集到20名志愿者,将100余箱物资搬运装车,连夜送往长滩镇受灾群众手中。接到区总工会通知,中建三局万达高速公路项目部志愿者立即携带被子、泡面等生活物资赶到受灾社区。
6日早晨7时,73岁的老党员李德炳赶到五桥老街,帮忙铲淤泥、扫道路,一直干到下午6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片片汗渍。离开时,他说:“明天还来!”
508省道走普路有一段被乱石阻断,万州区公路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奋战13小时,清理了1000多立方米淤泥和石块。5日凌晨3时,公路抢通。
截至6日晚8时,万州区共避险转移群众25270人,救援群众28390人,出动干部及志愿者5827人次。万州区大部分受灾区域交通、水电已经恢复,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
天气预报显示,7月7日至8日还有新一轮降雨,万州干部群众严阵以待。“洪水高,我们志气更高,大家一条心——不怕!”五桥街道群众李德银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7日 04 版)
标签:
- 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很必要
- “双减”后如何在满足学生多样需求方面做“加法”?
- 处于生理活跃期且心理发展不成熟 高校开设公共卫生必修课很必要
- 价格低于相应蔬菜零售价 西安投放约1万吨政府储备蔬菜
- 深受年轻消费群体所青睐 国潮风商品成为年货新选择
知识
- 他把银行卡卖给骗子,“黑吃黑”“截胡”十万元
- “老司机”4S店试驾豪车 结果油门当刹车撞了
-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4万个
- 发动巡河志愿者2万余名 “用心护好每一条河”
- 假客服的套路:伪装成大平台客服,层层布局引人上钩
人物
- 浙江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无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抵返哈尔滨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浙大紫金港校区已解封 有7337人有序离开该校区
- 2021年广东省第七届风筝锦标赛落幕
- 黑龙江讷河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目前讷河市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南头古城,搭建深港澳三地文化创意活动交流平台
- 重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推进至全市26个区县
- 四川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立案审查调查省级政法机关干警58人
-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部门“云签约”长江大保护倡议书
- 古老长城重焕新生机
- 藏不住了!你同事里有许多“武林高手”……
- 浙江杭州2例无症状感染者系感染德尔塔变异株
- 喜马拉雅的深情和誓言
- 浪漫之城打造山海城一体新地标
- 让老年人更适应数字生活
- 内蒙古通辽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 徐州无新增确诊病例 核酸检测55515人结果均为阴性
- 甘肃培树“农家巧娘”增技能:返乡创业掌勺又“掌柜”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一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上海本轮疫情涉及闭环管理的医疗机构全面恢复门急诊
- 青年学生成艾滋病感染高发人群 “社会疫苗”如何打?
-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当地开展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 江西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上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中老铁路上会四国语言的列车长:用心维护中老友谊的桥梁
- 海南首次发现有环志的世界极危鸟种勺嘴鹬
- 一场“网络劝生者”和“网络劝死者”的战役
- 内蒙古通辽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各1例 轨迹公布
-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姚庆艳接受审查调查
- 宁夏4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已治愈出院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发现2名初筛阳性人员
- 生活在闹钟里的丈夫:自己迟一秒,渐冻症妻子就会多一分疼
- 辽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
- 11月28日16-24时,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现有防疫工具还有效吗?
- 黑龙江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这辈子一定要去趟这个公园 在这里“有种爱叫放手”
- 那年今日 |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1月29日
- 寒潮预警!我国中东部迎大范围降温 黑龙江等地降幅可达12℃
-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
